井冈山保护区发现两种兽类新纪录种

大江网/吉安头条客户端讯陈小兰、记者彭晓华报道:记者获悉,为做好《江西兽类志》编撰工作,近日,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人员协助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开展了该保护区的野外科考,经研究发现了两种兽类新纪录种——东阳江麝鼩和海南社鼠。

据了解,东阳江麝鼩隶属于鼩鼱科麝鼩属,是2020年根据采自浙江的标本命名的小型哺乳动物。同年,根据采自安徽的标本又命名了黄山小麝鼩,但二者其实系同一物种。2021年记录的东阳江麝鼩分布范围,包括浙江、安徽和湖南。2023年,在江西铅山县武夷山国家公园采集到1号东阳江麝鼩标本,证实了其在江西的分布。

东阳江麝鼩

东阳江麝鼩整体为灰褐色,体型小巧玲珑,身体覆盖着柔软的毛发,眼睛不大,但在黑暗中能发挥一定的视觉功能。生态习性上,偏好潮湿且靠近水源的环境,因此江边的湿地、灌丛是它喜爱的家园。东阳江麝鼩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依靠灵敏的嗅觉在黑暗中寻找食物,主要以昆虫、蠕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它对于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是生态链中的一环,其存在影响着昆虫等种群数量的平衡。

海南社鼠则是一种独特的鼠类生物,隶属于鼠科白腹鼠属。从外型特点来看,该鼠体型中等,体长多在130至180毫米之间。尾巴细长,长度通常超过体长,尾毛较为稀疏。背部毛色主体呈棕褐色,腹部毛色白色,或略呈淡黄色。海南社鼠耳朵较大且薄,眼睛圆润黑亮。其吻部较尖,有利于在环境中探索和寻找食物。

在生活习性方面,海南社鼠主要为地栖型鼠类,但借助较长的尾巴,它也善于攀爬,在树枝间行动敏捷,主要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嫩叶等为食,偶尔也会捕食一些小型昆虫来补充蛋白质。

海南社鼠

该鼠多在夜间活动,具有较强的领域意识,会通过尿液和腺体分泌物来标记自己的领地范围,喜欢栖息在山地森林、灌木丛等环境中,这些地方丰富的植被,为它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隐蔽场所。此次兽类新物种的发现,展现出了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也进一步反映了井冈山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