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布最新“融湾计划”,北部都会区建设路线图曝光

备受关注的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曝出新进展,香港特区政府首次对外公布一份清晰的“路线图”。

10月1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向立法会发表《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其中第七部分明确:推动北部都会区发展引擎,深化大湾区合作。内容涉及“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推动河套港深创科园发展”“结合大湾区优势,相互扩容”等,展现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发展注入新动力的决心。

李家超在报告中表示,北部都会区(北都)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特区政府会在保持公共财政稳健的前提下,提速推展北都内与经济及房屋发展相关的工程。未来五年,会有约60000个房屋单位落成入伙,当中包括约10条新公共屋邨;新田科技城的首批用地会推出市场;实施“一地两检”的新皇岗口岸大楼亦会落成。

在第二个五年,新落成的房屋单位将再增加约150000个;有逾1000万平方米的总楼面面积作经济用途;古洞北首幢政府联用办公大楼落成启用;北区医院完成扩建并投入服务;运输基建方面,北环线主线2034 年竣工,北都公路(新田段)预计2036年开通。

完成上述建设计划后,“将大力拉动经济发展,推动研究科技产业发展,同时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助力吸纳人才、留住人才落地生根,并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惠民生、添幸福。”李家超说。

北部都会区包括香港特区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天水围、元朗及粉岭/上水等已发展成熟的新市镇及其相邻乡郊地区,并有6个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和发展枢纽,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根据香港特区政府于2023年10月30日公布的《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这块区域将是香港未来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

总面积约3.89平方公里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处深港中南部跨境接壤地带,包括深圳园区及香港园区,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的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特区政府希望发展河套香港园区成为世界级产学研平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为此,李家超透露,已成立由他本人主持的“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督导委员会”,带领制订香港园区发展的整体策略、计划和布局部署。

“今年内发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提出促进港深两地园区间人员、物资、资金和数据流通的创新政策,把合作区打造成为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李家超表示。

目前,香港园区正提速、提量建设,首批来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等园区支柱产业的租户将在明年开始进驻。就在上周,在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内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园区,第一财经记者见证了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全资子公司应科院科技研究(深圳)有限公司正式揭幕,后者是香港最大的应用科技研究机构和最大的研发中心。

李家超说,香港一直是粤港澳大湾区积极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得益者。为加强顶层规划和督导,他主导成立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带领特区政府及各界更积极推动香港与内地,尤其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融合发展,未来会继续通过构建更高水平互联互通、促进政策创新突破、共建更广的规则衔接及机制对接,及加快带动创科和产业协同发展,推进大湾区建设。

具体合作设想包括:结合内地土地资源和香港空运优势,扩建物流产业圈,主要是与东莞市政府共同建设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促进大湾区机场群协作扩大业务网络,主要是推进与珠海市共同开展国际货运业务等;与广东、澳门合作,强化专业资格认可机制;盘活资金流通,共同投资大湾区,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与内地有关机构积极探索合作机遇。

此外,根据施政报告,香港还希望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促进跨境服务及数据流通,进一步便民利企;加强大湾区医疗协作,包括扩展“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至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等;加强法律合作;共同培育人才,扩大青年发展空间,鼓励香港的大学进入大湾区办学,鼓励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