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广交会开幕首日,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如何引领市场?

10月15日,第136届广交会一期在广州开幕。

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储士家近日在商务部专题发布会上介绍,本届广交会以“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开放”为主题,大力提升组展质量,突出“引领市场”。

据商务部,本届展览总面积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万个,设55个展区、171个专区。三期分别聚焦“先进制造”“品质家居”“美好生活”题材,广纳新质生产力。线下展参展企业超3万家,其中出口展企业约2.94万家,比上届增加近800家。

第一财经记者/摄

储士家称,本届广交会上,新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大量涌现。新参展企业近4600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企业8000多家,比上届增长超过40%。“新三样”、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相关题材企业约3600家,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14000多家,通过各类国际通行认证的企业18000多家。现场将展出新品115万件、绿色产品104万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111万件,均比上届明显增长。举办约400场新品发布活动,比上届增长超30%。

储士家还表示,第135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达到了近25万人,创历史新高。本届广交会进一步丰富招商手段,提高招商精准度和专业性,全力争取更多优质境外采购商到会。目前,从境外采购商预注册量、酒店预订量和航班预订率等指标看,第136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到会有望“量稳质升”。

开幕首日早上10点人潮涌动 第一财经记者/摄

广交会上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储士家介绍,为强化供采对接,本届广交会也重点组织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以及电子及家电、体育及旅游休闲用品、车辆及配件等特色产业集群和品牌企业,与境外跨国采购企业精准对接,促进贸易成交。

据商务部,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商务部积极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2023年通过考核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共有157个。

据第一财经记者观察,本届广交会在广交会堂一楼展示区设置了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推介专区,共安排了泵与电机、模塑、家电、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14个品类、16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集中展示。

国家外贸转型基地展示区 第一财经记者/摄

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许多外贸企业仍精准地“嗅出”市场需求,卖出了不少“爆品”。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家电)展示区,主营便携式空调的正禾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主管罗嘉丽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在国际市场上很流行户外这个概念,我们针对这个需求推出了帐篷空调,也同时可以在车载、露营等场景下使用。这也成为了一个爆品,是我们现在卖得最好的一款产品。”

罗嘉丽称,这是该公司第二次参加广交会,一年前首次参展时,他们就斩获了来自土耳其和越南的订单,这也激发了他们在今年继续参与广交会的热情。“今天上午,也有来自美国、印尼还有中东地区的采购商来询问。”她说。

外国采购商询问产品 第一财经记者/摄

佛山市达乐电器科技有限公司销售代表关佳颖对第一财经记者,该公司主营干果机和冻干机,最大卖点是找准了欧美市场对于“健康生活”这一概念的重视,“起初,我们发现欧美地区追求自然、无添加的美食,因此,不需要任何添加、自然烘干就可以食用的干果机就有了市场机遇。今年,我们还带来了最近推出的冻干机。”

关佳颖透露,在开幕当天上午,已有来自美国、捷克等国家的采购商前来询问。“上一届广交会,就有新结识的客户下了订单。”她称,“我们目前出口的市场已遍布欧美和中东市场,在德国、约旦和土耳其也有经销商。”

新老客户露面广交会

储士家称,本届广交会采购商来源广泛。预注册的境外采购商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从行业类别看,电子及家电类、机械类、纺织服装类、日用消费品类、建材类等行业的境外采购商预注册人数位居前列。

在机械类展区,随处可见外国采购商与参展企业沟通询单的身影。“美国的采购商对我们的除草机比较感兴趣。”宝时得公司市场销售部代表朱杭慧指着现场的一位采购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主要经营电动工具,从电钻到除草机都有涉及。在欧美地区,他们的人工费比较高,所以喜欢自己动手,我们就会针对性地售卖一些能够自己DIY的小钻具和除草机,而不是较为专业的工具。”

第一财经记者/摄

在主要出口园林和农业机械的浙江中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区,会谈的桌子已经被两三位外国“老客户”占据。该公司销售代表胡建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广交会对于该公司来说是一个联系新老客户、展示新产品以及维护企业形象的平台,而不是仅仅追求签单的数字。

“我们主要出口到欧洲和美洲,产品从手拿的电锯到可以驾驶的、给足球场和高尔夫球场割草的除草机都有,有纯电的,也有柴油的,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胡建华说,在开幕式当天,已有丹麦、德国和英国的采购商前来询问产品。

可以驾驶的除草机 第一财经记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