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角逐智能化赛道 车用操作系统上演“龙虎斗”

在今年开幕的广州车展上,智能化正成为各大车企比拼的重要维度。从新势力车企理想汽车、小米汽车,到豪华品牌奔驰、宝马,几乎每个参展的车企都在向外界展示其智能驾驶技术的最新进展。

比如,理想汽车展示了其全新一代智能驾驶技术架构——端到端+VLM双系统的最新进展,并宣布OTA 6.5版本车机系统将于11月底正式推送。小米汽车发布了四项智能底盘技术,并宣称其智能驾驶用户活跃率已超85%。奔驰则发布了其最新智能科技成果——MB.OS全新域控制架构,并计划该架构于2025年随全新纯电CLA推出。

多位自主车企相关负责人认为,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迈上千万辆台阶,庞大的市场规模将带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智能化爆发,尤其是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将在中国市场快速普及。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而作为连接软件与硬件的中间层——车用操作系统,对智能汽车生态的搭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麦肯锡曾预测,2025年智能汽车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9万亿美元,其中广义汽车操作系统的市场规模大约为361亿美元。

谁能掌控智能汽车操作系统,谁就能掌握汽车的灵魂。目前,QNX、Linux和安卓是全球基础型汽车OS的三大主流阵营。在国内,包括华为、中国电科等科技公司也在此领域积极研发。“目前国内厂商在这一领域与国外厂商还处在同一起跑线的竞争阶段。”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晓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各大厂商在汽车操作系统领域的比拼已经开始。

车企抢滩车用操作系统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为了争夺手机与汽车融合过程中的主导权,国内以“蔚小理”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以比亚迪、吉利、长城等为代表的主流车企,以及以华为、小米等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已经在纷纷投入国产车机系统的开发,华为的Harmony OS、小米的HyperOS、比亚迪的Dilink、吉利的GKUI、小鹏的Xmart OS等纷纷亮相,车用操作系统已经迎来爆发期。

跨国车企对此也在保持密切关注,并各自有自研操作系统推出的时间表。比如,奔驰在本届广州车展亮相的MB.OS全新域控制架构,就是奔驰从无到有自主开发的全新操作系统,覆盖四大功能域和1个通信模块,从车端到云端实现软硬件解耦,是未来每辆奔驰车型的“中枢神经系统”。丰田汽车则计划于2025年推出自研的Arene操作系统;大众集团的计划是到2025年推出VW.OS系统,自研车载软件比例要提升至60%。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在比拼中,国产车用操作系统已经在安全车控、车载娱乐、智能驾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普华基础软件、华为等企业的产品已经通过ASIL-D认证,并在多家车企实现装车应用。斑马AliOS、华为鸿蒙等车载操作系统也在用户体验上不断优化,逐渐赢得了市场认可。

但是,国产车用操作系统要想实现自主可控,当前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由于现有的车用操作系统大多是闭源商业产品,技术标准不一致,更新速度慢,各供应商和整车企业投入大量资源重复研发,并不利于行业资源的有效利用。

“整车企业往往面临着多个产品线、多个技术方案、多种芯片的复杂排列组合,芯片的适配、软件的集成和测试、操作系统的配置、多平台之间的迁移等不仅带来工作量的增加,也带来技术风险的增加。”张晓先认为,在行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整车企业需要能有充分兼容性和标准化的基础软件产品,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用开源打破软件开发壁垒

事实上,尽管不少国内车企在积极布局车用操作系统,但目前我国车载操作系统的自主率并不高。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3亿辆,但车载操作系统(含智能座舱系统)自主率大概在5%。

除了开发周期长、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等挑战外,车企们面对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QNX、Android等“一家独大”的底层操作系统与芯片等核心技术的“深度绑定”,已经形成了“护城河”。

面对这一情形,张晓先认为,破局的关键在于打造出一个自主可控的、开源开放的、免费的操作系统,以形成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生态。

“开源,一方面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的独占排他特点,变零和博弈为协作共赢;另一方面,开源突破了组织边界,可以大幅提升研发的规模效应。”张晓先认为,车用操作系统的开源将带来资源共享、研发合力与成本优化等多重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破除当前的行业“内卷”。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10月24日,中国首个规模化、量产级安全车控操作系统开源项目,“小满”(EasyXMen)代码正式上线。据了解,“小满”开源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普华基础软件联合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等10余家整车及芯片企业共同宣布启动。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据了解,“小满”安全车控操作系统开源的是全部功能协议栈的源代码,共计688个文件、403976行代码。同时,其还提供工具链的免费使用安装包、基于芯片的可运行示例工程,以及相关的手册文档。

“有人担心,开源代码可能会因为其开放性而更容易暴露瑕疵。但这并不意味着开源代码就是不安全的。实际上,开源项目因为其开放的特性,能够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安全专家参与到代码的审核和改进中,这反而有助于更快地发现和修复安全漏洞。”张晓先向记者透露,“小满”上线以来,激活“小满”的有198家企业,62家大学院校,且这一数字每天都在增加。

对张晓先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模式。“未来,我们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开源社区实现有效运营,服务好参与‘小满’开源的企业,进而推动国产车用操作系统的快速发展。”张晓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