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恒:当务之急是尽快恢复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破解财政怪圈
10月12日举办的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中,粤开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在线发表了演讲,主题聚焦于《政府间财政关系:基本格局及改革方向》。他概述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三大特征,并指出当前地方财政面临的“怪圈”:缺乏转移支付会导致公共服务受阻及营商环境受损,而过度依赖转移支付则难以持续且效率低下。罗志恒强调,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调整职责分配,让中央政府承担更多责任,从而减少对转移支付的依赖。他紧急呼吁,恢复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积极性和能力,这被视作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经验。
会议不仅探讨了当前短期财政政策应对的实际问题,也从长远角度审视了央地财政改革对经济顺畅运行的促进作用。改革旨在解决地方财政困难,通过“一上一下”的策略调整事权与财权,以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和供需平衡。讨论指出,现有的财政体制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影响了经济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地方政府在承担几乎无限责任的同时,面临着支出压力增大、债务累积等问题。经济下行周期、疫情冲击等因素加剧了地方财政的紧张状况,导致经济社会风险财政化。
分析还揭示了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大、比例高的深层原因,包括财政体制的不合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不平衡、多目标考核机制的硬化等。此外,地方债务的增加被视为央地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存在合理性取决于债务的使用效率和所形成的资产质量。
关于债务问题,观点认为债务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债务的用途及其产生的效益,以及债务资产的现金流与偿还期限是否匹配。从全国视角看,当前债务水平并未构成显著风险,但需谨慎处理,避免对经济造成收缩效应。会议强调,当前首要任务是激发地方政府的经济活力,借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中央政府应承担更多职责,减少对地方的财政转移需求,以实现财政紧平衡状态的优化。
国际比较数据显示,中国中央政府的支出比例相对较低,这与经济发展水平、对公共产品需求的提升有关。解决央地财政关系的根本在于政治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调整,包括明确职责划分、完善考核机制、加强中央直接管理的关键领域等。然而,任何改革措施都需审慎考虑,避免引发新的财政不平衡或影响宏观经济调控能力。